中国海信集团的“海信南非”项目

现在,中国制造早已举世闻名,成为国人的骄傲。而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的“彩虹之国”南非,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海信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的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以下简称“海信南非”),让海信这一中国家电品牌变得家喻户晓...

现在,中国制造早已举世闻名,成为国人的骄傲。而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的“彩虹之国”南非,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海信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的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以下简称“海信南非”),让海信这一中国家电品牌变得家喻户晓。

其实,早在1996年,中国海信集团就选择南非作为出海的第一站。而海信作为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更是通过20几年的辛苦耕耘,才成为现在南非的家电第一企业。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海信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南非家电第一,并成功出口非洲十多个国家,给南非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

项目概述


2013年,海信和中非基金共同投资了3000万美元兴建海信南非工业园,这个工业园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米,并成功在同年实现年产冰箱5万台、电视39万台。是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项目。


据了解,目前海信集团已在南非的开普敦设总部,并在约翰内斯堡、德班设置分部,销售产品线包括电视、冰箱、冷柜、手机等品类,覆盖南非18家全国大型连锁店旗下的5112家分店。而海信在南非的工业园区,现在年产能达到100万台彩电和50万台冰箱的生产水平。


解决痛点


开普敦亚特兰蒂斯地区有6万多人口,贫困、失业、高犯罪率是当地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高失业率是引发高犯罪的根本原因。

而海信工业园为当地创造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并间接帮助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700个,这也意味着有近6000个家庭当地家庭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


该项目,成功促进了当地增强自身经济“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该项目目前正在推动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建立南部非洲区域技能培训中心,计划每年培训家电维修及技术人员5000人次。

由此可见,海信南非项目,成功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而就业压力的缓解,也成功降低了南非开普敦当地的犯罪率。


项目成果


01
高质量的家电产品

海信通过自主开发智能电视系统,成功聚合了全球知名视频平台资源,并且整合了适合非洲当地市场需要的内容,做到了用户激活量大大提升。而海信的LED液晶电视上长期积累的画质处理技术和质量优势,让高端智能电视受到消费者普遍青睐,销量不断攀升。



海信的智能电视机,不仅有全球的内容,像Netflix、YouTube,还有一些非洲当地的,如DSTV和Showmax,内容丰富,甚至涵盖教育和音乐类。海信公司还成功通过开发智能电视系统,提升操作的便捷度,成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在南非人眼中,海信是物超所值的产品,是普通家庭也能消费得起的高质量家电品牌。

02
引导上下游企业

“海信南非”项目,不仅成功带动了南非当地人的就业和出口,并成功通过“非洲制造”改善了南非的管理、物流和售后服务的水平,并成功存进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除了成功赢得南非当地民众的赞誉,自项目落地以来,已经累计为当地缴纳税金9300万美元、创汇5800万美元。



同时,通过创新的“产业+园区”模式,成功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增强上下游协同,有效地解决了中非产能合作中工业配套不足、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国企的成功“出海”。

据了解,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以家电厂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园区,并吸引了14家制造加工及贸易企业入园,周边聚集了将近150家为园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

可复制产业+园区模式

项目采用的“以贸易带动投资,从贸易发展至建厂,推动非洲本地产能的优化升级”模式,以及“产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该项目经验值得学习,并可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做推广。

今年1-4月,中非贸易额达到66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新增直接投资12亿美元。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都在预示着中非合作前景的一片大好。



而海信南非自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就在南非电视销售量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2017年海信南非冰箱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也成功登顶,成为南非市场名副其实的家电第一品牌。

海信南非这样成功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并在一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做推广


项目意义


作为亚特兰蒂斯地区当地社区最大的企业,海信南非通过支持孤儿院、残疾院、社区学校、青少年教育等公益事业,积极服务当地社区,员工每年参与公益活动超100人次,服务人群达500人,累计捐助金额超过100万美元,推动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社区69000名居民从中受益。



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立足南非,辐射整个南部非洲。工业园生产的产品除满足南非需求外,还销售至非洲撒哈拉以南30多个国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闯出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