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合作还是竞争?看看这两个角力非洲的国家怎么做?

非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正等着开发。非洲在金融、农业、商贸、制造业、能源与技术等关键的领域都充满了机遇...

8月14日,一条关于日本援助非洲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本政府与非洲开发银行将为非洲各国提供超过30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7元人民币)援助资金。这一消息将于8月下旬在横滨市召开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上公布。此外,还将引入以放宽限制为条件的融资框架。

另外,据报道称,预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在8月28日至30日在横滨市举行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上宣布上述消息。日本将以国家经费全额支付到日本留学的非洲高中生和大学生各20人的事务经费。期间为高中生1年,大学生3个月,将在2020年度预算申请中列入相关经费。

2016年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

日本外务省表示,从文部科学省的国费留学制度来看,非洲学生的合格率为0.4%左右。由于地理遥远等原因,非洲学生和日本寄宿家庭双方均兴趣不大。目前在日本的非洲留学生仅约2400人。

有预测称,非洲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20亿人,占全球的21%。日本政府推动民营企业进驻非洲,但当地能讲日语的人才很少,这成为日企对进驻非洲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

日本对非洲的战略,由来已久

非洲,长期以来容易被人认为是旧势力英法的后花园。美国用非洲做民主试验田的尝试,以及中国对非洲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良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

但人们对大国非洲政策的观察,往往容易忽略日本。这个顽强的经济体虽然自身仍然没有止住滑坡,其在非洲的动作却没有停步。

近代日本与非洲的关系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19世纪下半叶明治维新为标志,日本在进行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多领域全面变革的同时,精英阶层对海外领土和利益的追求空前强烈,日本进入对外侵略扩张的新时期,被西方殖民者竞相角逐瓜分的非洲开始进入日本政治精英的视野。其时,殖民瓜分之下的非洲大陆仅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分别于1847年和1896年独立)。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此期间,与冷战的政治对抗相比,日本对非外交更看重经济利益,日本对非政策与日本经济优先或“经济中心”的国策相一致。

二战结束至50年代日本对非外交是现代日本对非外交的基础。战后日本加入西方阵营的进程始于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冷战结束和东西方对抗终结,非洲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非洲情况看,1994年4月新南非诞生。至此,“白人非洲”与“黑人非洲”的地缘政治分野不复存在,日本亦失去了在“两个非洲”间寻找利益平衡的外交基础,日本对非洲的实用主义平衡外交也就此结束。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非洲经济进入长时段的经济中高速增长期。非洲国家争取经济发展的努力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更重要的是,冷战后国际力量的重新布局给非洲国家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空间,加之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因素使得非洲逐步重新成为大国战略关注的对象。

日本援助非洲的主体战略是支持公共和私营伙伴关系,通过促进非洲包容性发展推动实现“人的安全”(Human Security)。在此理念指导下,2016年日本在非洲实施援助项目前十位的国家(按项目资金额度排名)及占对非援助总额的比重分别是:坦桑尼亚14.9%、肯尼亚13.7%、加纳11.5%、莫桑比克7.0%、乌干达6.4%、塞内加尔6.0%、刚果(金)4.1%、科特迪瓦3.2%、马拉维3.2%、埃塞俄比亚2.7%,这些国家是日本对非援助资金的主要流入地。

而为了在非洲与中国竞争政治、经济利益和国家形象,日本千方百计试图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日本领导人和媒体为此不断刻意贬低中国产品质量和国家形象。例如,2014年1月6日中国外长王毅刚刚开始访问非洲,安倍便于9日开始访问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三国,令人不得不联想其在行期安排上有针对或抵消中国影响的意味。

其实,归根结底,日本对非洲战略重视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使日本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配的政治大国或真正的世界强国。其现有基本手段或途径有五:一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中国崛起对日形成的被动影响;二是响应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借以壮大日本的实力和影响力;三是通过建立更大范围的地缘战略合作框架,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扩大日本影响力;四是争取非洲国家支持日本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五是稳定获取非洲的自然资源和市场潜力,以保持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

新世纪以来,日本对非洲的关注度直线上升

新世纪以来,日本对非洲的关注度直线上升。日本首相安倍不仅两次造访非洲,由日本主导的东京非洲发展大会(TICAD)也提高了召开频次,从五年一届变成了三年一届。

更重要的是,这个大会2016时第一次在非洲大陆召开,日本进军非洲的动态已经跃上纸面。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强度,也从几乎为零上升到了占非洲经济援助的28%之多。日本在外援建的志愿者中,有三分之一都选择了非洲。

但其实,日本对非洲的这种浓厚的兴趣来源非常简单和直接,严重依靠能源和食品进口的日本,必须在这些矿业和农业大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以保障国内的能源和粮食安全。

除此之外,这些非洲国家国多势众,在联合国表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日本的任何提案想在联合国得到通过,非洲国家的支持必不可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寻求成为安理会第六大佬的想法。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刚才说到的东京非洲发展大会TICAD。这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创办,创生的背景正是苏联解体后,欧洲国家支援东欧而在非洲留下的真空地带。

在1993年第一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主办方承诺增加对非洲的援助。大会通过了“非洲发展东京宣言”,承诺在非洲实施政治和经济改革,推动私营部门发展,加强地区合作和一体化,以及借鉴亚洲发展经验促进非洲发展。

但严格意义来说,这个冠以东京之名的大会并不是日本和非洲的双边交流渠道,而是日本拉着联合国、世界银行、英美法等其他势力共同参加的国际组织。

日本不仅借此大大加强了自身和非洲的联系,还以非洲为跳板与法国进行了高峰会议。在欧盟日渐不稳定、欧亚大陆面临洗牌的大背景下,日本和法国的情感联络实在是一招好棋。

只是,日本企业想要大规模进军非洲,有一个两难的悖论摆在面前:一方面,公司需要派遣合适的雇员在非洲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非洲的糟糕印象和混乱局势让惜命的日本员工不愿外派。

和中国员工在非洲拼一拼就能获得深厚的晋升履历不同,日本当代企业仍然延续着“年功累进”的管理传统,外派的年轻职工并不会获得更好的上升通道。很多日本年轻职员甚至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合同工,谁也不愿意冒生命危险去非洲当差。

日本员工不愿意前往非洲的后果就是日本文化在非洲没有代言人,进一步的合作就会变得困难。

日本在非洲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对西非和中非的了解。这两块区域的主要语言是法语——这并非每个日本人都会说的语言。法语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不愿意外派到非洲,这导致日本人对当地的了解更加肤浅。日本想要进一步扩张在非洲的影响力,难度很大。

英国的非洲战略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样对于非洲“迟到”的英国是怎么做的呢?2018年8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离开伦敦,率领一个主要由商界领袖组成的29人代表团访问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是她自2016年担任英国首相以来首次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此行表明即将脱离欧盟的英国开始将目光再次投向非洲大陆。

特雷莎·梅在一片批评声中开始了她的此次非洲之旅。此前,英国舆论多次批评她对非洲“重视程度不够”,“自2013年卡梅伦赴南非参加曼德拉葬礼以来,英国首相一直没有访问非洲”。肯尼亚也抱怨“过去30年里一直没有英国首相到访”。英国广播公司说,“英国现在开始在非洲扩大影响的努力为时已晚”。

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三个非洲主要国家作为此次英国首相非洲之行的目的地,显然是精心挑选的结果。这三国作为地区大国,均为英国前殖民地,官方语言为英语,同属英联邦国家,历史上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雷莎·梅当即在行程上,也就是在南非宣布,将增加英国驻非洲外交官的数量,并与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签订商业协议。她在访非第一天就在开普敦公开表示,“我毫不顾忌地确保我们的对外援助计划为英国服务”,能够“支持我们的国家利益”。英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的投资“应与我们更加广泛的国家安全优先考虑事项完全保持一致”。

有关专家分析,英国未来的对非投资可能集中在技术、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其中,英国将加大在非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日后可能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项目有重叠,甚至存在竞争关系。专家表示,英法等西方国家可以和中国携起手来,发挥各自优势,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

通过对比日英两国的对非战略可见,他们都和中国存在竞争关系,非洲的战略意义世界上的国家都心知肚明,大家也都想通过投资非洲这一大陆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和为后续的发展储备能量和能源。非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正等着开发。非洲在金融、农业商贸、制造业、能源和技术等关键的领域都充满了机遇。

参考来源:

《日本对非洲外交:从实用主义平衡到战略重视》张永蓬

《日本在非洲干得过中国吗?》地球知识局

[责任编辑: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