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连续十年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非中资企业高达3700家之多。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已经从国资主导迈入民资全面进入的时代。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商品也从大额的机电和高新技术到纺织服装、3C家电和家…...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连续十年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非中资企业高达3700家之多。
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已经从国资主导迈入民资全面进入的时代。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商品也从大额的机电和高新技术到纺织服装、3C家电和家用品等日常消费品领域。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加上国内竞争压力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出海非洲。但是受限于对非洲的了解渠道单一,绝大多数人甚至还未曾去过这片土地,很多通过「赢在非洲」这个微信公众号认识的想去非洲创业发展的朋友,对非洲的认知还有不少先入为主的误区,而这些误区是会给非洲的投资和生意带来潜在风险的。
所以我们决定把常见的十大典型误区整理出来,给大家做决策的参考。
误区一:非洲是30年前的中国
非洲确实在很多地方跟中国30年前很类似,比如相似的人口结构、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率低。非洲是未来30年内,唯一的人口持续增长的大陆,非洲城市人口将从2015年的4.8亿增加到2050年的13亿,各国也在不约而同进行各自的“铁公鸡”建设。
我们对比1977年改革开放前一年的人口和2017年的非洲人口构成(下图),都呈现出同样的金字塔形状,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同样有着显著的人口红利。
但是看着相似的外部环境里面,有两个根本的不同点:
第一,国家背后的人的宗教信仰、习惯、品性有极大的不同,比如他们的及时享乐即时消费跟中国的延迟满足艰苦奋斗,就会带来生活习惯的根本差异,也进而造成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极大不同;
第二,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手机为代表的大量高科技产品和工具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生活方式又根本地影响着消费习惯。非洲智能手机普及率40%,移动互联网占44%。他们已经完全扩过了PC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脑时代进入手机时代,他们也在手机上社交、玩游戏、获取资讯和购物。
另外,考验未来非洲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还有从国家层面的治理能力是否够强、营商环境改变多少,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推进如何。
误区二:把非洲看成一个整体
大家眼中的非洲VS实际的非洲
有不少朋友来找我们了解非洲,他们会不自觉的把非洲当做一个整体去理解,这样很容易对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产生误解。在非洲创业和发展的中国人更多是落地在某个具体的国家,他们传达的信息不一定能代表整个非洲。
如上图所示,非洲从地理位置上被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区域,类似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非洲有56个国家,这些国家有着很多相似的文化习俗,也有自己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协作的非洲联盟(非盟)。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各异,有着不同的语言、宗教和种族之分,比如北非人口构成中有70%以上为阿拉伯人,属于白种人。再加上后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非洲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等存在较大差异,英语在非洲是精英阶层通用语言,还有31个国家语言是法语。
另外,非洲各国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构成也有差异,去非洲创业要基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创业赛道和未来发展预期来做国家选择。
如何选择创业国度?
给大家推荐一个参考指标:非洲投资指数(Africa Investment Index,简称AII)。它包含增长因素(Growth)、流动性因素(Liquidity)、社会资本因素(Social Capital)、风险因素(Risk)、商业环境因素(Business Environment)和人口因素(Demographics)等六个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们权衡非洲各个国家的投资机会。
从目前来看,非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为南非,其次为摩洛哥、埃及、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5个国家合计占总项目数量的58%。
误区三:非洲遍地黄金,到处都是机会。
很多朋友一提到非洲,就觉得遍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挣钱的机会,这是个较为常见的误区。最近聊了太多想去非洲的项目,从电缆到汽车,从儿童用品到美妆,从医疗到服饰……,好像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挣钱,实际上并不是。
那什么是好的生意?如何找到适合非洲不同国家的好生意?
第一,要了解中非贸易的宏观环境和行业品类构成。
第二,对要创业的赛道提前做充分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从顾客价值出发,甄别伪需求,找到真正的需求。
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机遇,我们是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走过来的,中国企业家有着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执行力和发展速度,对商业机会的嗅觉也有着很高的敏锐度。
但是现在信息和交通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大量的工具去做好充分调研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有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去调动来识别和控制风险,避免踩大坑。
找寻生意机会时也不要单单从top down的宏观视角去看市场潜力,很多可能是夸大的数字和伪需求。而要更多的从bottom up从消费者的微观角度去了解。举个最近的例子,我们接到了一个化妆品的合作机会,我们安排非洲驻地团队通过半个月的市场走访考察,入户做消费者调研,发现之前提到的一些机会品类,在当地消费者中没有需求,有些我们认为的功能在当地消费者眼中价值感很弱,最终就无法形成规模突破。
非洲确实有非常多的机会,但是你凭什么能让非洲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多人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很多看了非洲暴富故事之后抱着赚短钱的心态来的人,多半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产品,企业也没有太大的核心竞争力。你真的以为垃圾都能在非洲卖出去?
所以,有时候不在于非洲机会的多寡,更在于你要先做好自己。
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
误区四:非洲国家都很穷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用援助和贷款等为由强行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并用各种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等途径,引导非洲按照政治选举化、经济私有化等西方模式设计国家发展道路,从而让非洲多数国家长期被困“中低收入陷阱”,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大陆。
穷、乱、差成为了非洲的代名词,但是非洲近60个国家经济是不均衡的,从下图世界银行的数据看,非洲最富有的国家塞舌尔2017年的人均GDP是29000美金,这几乎是中国的一倍,但是最贫穷国家索马里和南苏丹只有1700美金。而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埃及等非洲国家人均收入在3000美金甚至更高,有些是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水平。
还有就是非洲国家普遍存在贫富差距巨大的问题,当地的有钱人购买力非常高,再加上非洲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物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钒、锰、铬、锑、铀等大量的自然资源催生了大批有钱阶层和富豪。非洲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都居全球领先,人口普遍年轻,仅用一个“穷”字,是对非洲发展状况的巨大误解,也容易使人忽视其蕴藏着的巨大发展潜力。
尼日利亚拉各斯
误区五:非洲有13亿人口,市场空间巨大
这个问题跟误区三有一定的关联性。
从非洲现状看,有近13亿人口,而且现在地球每增加3个人就有1个在非洲,增速很快,人口背后的GDP增长也排在全球各个大洲之首。
人口确实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市场空间的巨大不是因为它有13亿人口推论出来的,因为人口数量不意味着劳动力数量,而且还要看人口收入、受教育程度、可支配收入、家庭支出构成等这些颗粒度更细的更加真实的要素和消费诉求,才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整体看起来非洲有13亿人的市场,城市人口虽然占7.7亿不算少,但是整体收入水平低,往下拆开看大部分人群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高收入人群占比不足20%。
实际上,国内市场这样分析逻辑的观点也是比比皆是,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今年8月份反驳了马云提到的“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巨大消费市场”观点,他认为“中国13亿人当中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还不到2亿,我们目前有的还只是人口,但不等于有消费能力。”
以上是本次推送「对非洲10大误区」的前5大误区,下次会推送跟商业和投资策略关联度非常高的5个误区,敬请期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再多文章,不如去非洲看看。
如果真想在非洲做生意,一定要先到这片土地上看一看走一走,闻闻它的味道,感受当地的人文、环境、城市和市场,再确定下这里有没有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