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最大的疫情火药桶还没引爆#、#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的国家#、#法国医生称把非洲当疫苗试验场#、#世卫组织总干事遭种族歧视人身攻击#、#中非混血女孩微博评论#这是近几天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轮番更换的热搜话题。处于国际新闻边缘的非洲突然“火”了起来,虽然…...
图片来自网络 /
#最大的疫情火药桶还没引爆#、#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的国家#、#法国医生称把非洲当疫苗试验场#、#世卫组织总干事遭种族歧视人身攻击#、#中非混血女孩微博评论#
这是近几天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轮番更换的热搜话题。
处于国际新闻边缘的非洲突然“火”了起来,虽然这片大陆现在仍是受疫情影响最低的地区之一。感同身受的隐忧是起初的善意,但后来风向变了,风有从前殖民者的叫嚣那吹来,有从疫情“政治化”的阴谋那吹来,却没想到会在我们眼下恶意的评论里盘旋。
我们口口声声说病毒不分贫富,却盯着贫穷制造噱头;我们起初因肤色遭了“中国病毒”白眼,现在却用遭受过的歧视喊着“尼哥”;我们一面为“21世纪了还有种族歧视”诧异,一面却对中非混血女孩充斥谩骂。
我们怎么了?以为非洲很远,施舍廉价的同情或者冷眼吗?听不到“远方的哭声”吗?而那近在咫尺的,是比病毒更容易滋生的傲慢与偏见。
“最脆弱”?然后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友们开始寻找下一个疫情“火药桶”。全球确诊100万、110万、130万、160万了,这个“火药桶”在营销号的标题一直没有引爆。百万计不够?“5亿人的生死存亡”,恨不得“炸不死你”的意思。
这个火药桶的对象,中东、印度、非洲,反正轮着来。列举的无非就是人口稠密、经济落后、没有医疗设施、数据失真种种,这些路人都知道的印象扎堆在一起,的确无力反驳。
事实或许如此,非洲的疫情正在日趋严峻,在这样“耸人听闻”的事实里让人生出警醒,并能唤起声援也未尝不是好事。
那不是事实呢?
“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国家”,微博热搜第二,点赞20万。来源于《金融时报》的报道,从外媒摘了一个数据,自己做个“最薄弱国家之一”的论断,上升到话题就没了“之一”成了“最”,真的是顺理成章呢?
《金融时报》原文标题《非洲卫生官员警告存在长期医疗短缺》,副标题是“塞拉利昂为750万人配备了一台呼吸机”,根本没有出现“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国家”的说法。
文章里面的数据列一列:
· 塞拉利昂750万人只有一台呼吸机。在中非共和国只有3台机器供500万公民使用,而布基纳法索有11台机器要供1900万人口使用。
· 索马里近1500万人只有15张ICU病床,而马拉维1700万人有25张病床,乌干达4300万人有55张病床。
· 还有“前景更糟”的马里,93%的医疗设施被恐怖分子和战乱摧毁。
也不知道这里面怎么比能比出一个“最”来?医疗系统薄弱与否只和呼吸机有关吗?
专门询问了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医生,他们所在的中塞友好医院现在已经有了3台呼吸机,另一家陆军医院也有。而中塞友好医院被指定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中国的医生正在对当地随时暴发的疫情全力准备,国内这样的热搜对于他们是怎样的刺激?
2014年埃博拉时期,中国援建了塞拉利昂一个生物安全级别为P3的实验室,是目前西非国家最好的实验室之一,被塞政府指定为新冠肺炎国家核心检测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组目前就在实验室工作,实验室正在发挥巨大作用。塞拉利昂在经历埃博拉之后卫生系统得到很大提升,虽然还是很欠缺,但也不至于被一棒子打成“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国家”吧?
而《金融时报》的文章里还提到,
尼日利亚唯一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在调整工厂生产医疗设备;南非部署了67个移动测试诊所;非洲私营部门已经捐赠了数百万美元;尼日利亚创业公司研发了一天能测试200人的移动测试单元;在拉各斯和内罗毕的技术孵化公司用5000到10万美金进行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研发。
文中说,这些是“希望的迹象”。
人家西方媒体都知道在悲观里寻找观点的平衡,诠释一下希望。怎么到我们这,就热衷着扎眼的标题呢?
当看到欧美对待疫情的态度,我们称之为“傲慢”;那当我们去看待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呢,带着什么奇怪的意味?寻觅得一个“最薄弱”,拿到一个热搜榜,然后呢?
微博下有三条热评:
1、非洲医疗条件实在太差了,感谢出生在中国;
2、洗洗睡吧……,即便是怎么对外援助,没有人说你好。这就是现实;
3、没办法,虽然如此。我还是讨厌黑人。我知道这不对,但就是讨厌
……
哪一条是这个热搜想看到的?
“21世纪了还有这样的言论”?!
前两天,一个朋友转给我一条新闻【法国科学家想把非洲作为疫苗试验场】,他发出了如上的感叹。
法国的一档围绕新冠疫情的电视辩论节目里,在谈到疫苗的测试场所时,主要嘉宾之一、巴黎科钦医院重症科负责人让-保罗·米拉当场语出惊人,“我这话可能会激起争端,但这项研究难道不该在非洲进行吗?那里既没有口罩、也没有心肺复苏以及其他治疗方法”——依照他的逻辑,相关疫苗试验要在传染风险高的区域进行,“就像是艾滋病毒的相关研究一样,要找妓女扎堆的地方展开……因为我们知道,她们是易感人群,不做保护措施。”现场另一位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 的嘉宾罗切特附和称,非洲不具备抗疫的能力与资源,他们正在探讨在非洲展开相关研究的可能性。
这样的言论发生在21世纪,发生在发达国家,发生标榜着人类高度文明的社会,能看到网友下面的评论也可想而知。
“丧心病狂”“禽兽不如”“人神共愤”,请先记住我们面对法国人傲慢时愤怒的字眼。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在21世纪听到这样的言论,是“震惊并耻辱的”。这样的种族歧视言论不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起到帮助,只会破坏团结。非洲不能也不会作为任何疫苗的试验场,疫苗或治疗方法的研发要在全球范围内遵循同样的规则。“这种沿袭下来的殖民地思想要停止,世卫组织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谭德塞是埃塞俄比亚人,他就来自非洲。他3个月以来也收到了种族歧视的人身攻击。
一时间,挺世卫组织,挺谭德塞的网络声浪高涨,夹杂着爱国的热情和民族的情感,有着誓与种族歧视作斗争的歇斯底里和怒火中烧。
可是,没想到的是,紧接着的热搜#仲菲菲微博评论#却让人看到了,我们刚刚还在唾弃和憎恶的嘴脸。
一档综艺节目晒出了一位中非混血女孩的参赛海报,居然能够引起如此大的波澜。这个女孩是中国国籍,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和霍普斯金大学的高材生,都还没在节目中亮相就已经引来大量污浊不堪的种族言论,甚至是各种闻所未闻的黑人血统论(截图摘出来的还不是最不堪入目的)。
先不说全然不顾之前痛斥“白皮猪”的愤恨字眼,我们不到一个月前还在全世界的太多角落目睹着贴上“中国病毒”的标签,因为黄皮肤而遭受谩骂、嘲讽、排挤乃至殴打,转眼却开始了另一场屏幕后敲打键盘、秀着下限的“狂欢”。我们到底怎么了?
“疫情是照妖镜”,这是网友说的。看到的竟是一副副这个世界各处无比狰狞的面孔,它们不是病毒的繁衍,而是藏匿的魔鬼浮出水面、显出原形。甚至就在身边,切肤有痛,人心有伤。
本是朋友兄弟
这是“墙”外面的“热搜”,就是这两天非洲国家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BringKenyansInChinaHome(带在中国的肯尼亚人回家)
#ChineseVirus(中国病毒)
#chinamustexplain(中国必须解释)
#DeportRacistChinese(驱逐种族主义中国人)
整个事件的起因是在广州出现多例自非洲的输入性病例,还出现了个别非洲籍人士打伤护士、违反不能聚集规定的新闻,引起了国内网友的“排非情绪”。接着,广州开始排查外籍人士并进行病毒检测,有一些非法居留的非洲籍人士被房东赶出了住所,甚至被一些媒体用照片和视频传播成“流落街头”,还有被强制检测病毒的传言。
前三个话题衍生于这些新闻,非洲人担心自己的同胞在中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迁怒出情绪,甚至翻出了早已过去的“中国病毒”论调来“还击”。这些需要两国外交部门做更好的沟通,消除一些误解,有原则、按法律妥善地处理,平息双方民众情绪。中国和非盟、非洲国家就正在积极交流,讨论对策,相信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但当“驱逐种族主义中国人”的话题出现时,那就伴随着的是另一种声浪。要驱逐的、受到威胁的可是千千万万在非洲打拼的中国人。
这是一张被非洲朋友疯转的配有英文注释的微博评论截图,那些在国内“肆无忌惮”的言论被好事者传播到了非洲,被他们一字一句地看在眼里。
如果说因为某些个案引起了一些不满可以用政策的讨论、人性化的方案消弥,那这些“打”在肤色上、种族中、观念里的伤痕,需要怎样去愈合?
这场疫情,傲慢与偏见交织,无知与狂妄相杂,有人说是“黄种人的病”“病毒只会攻击亚裔免疫系统”,我们高喊不要煽动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这是国际社会的“公害”。反对病毒贴上地域、国家、种族标签,世卫组织也反复强调:病毒没有国界,不区分种族、肤色和财富,“我们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这一病毒本身,而是导致人们对立的污名化”。
我们还说,历史教训告诉人们,伴随大型传染性疾病而产生的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问题。种族主义偏见只会烙下隔阂和伤害,种族主义言论只会滋生矛盾和冲突。历史上曾有的那些不堪不可以重演。
“历史上曾有的那些不堪”,最大的受害者不就是黑人族群吗?我们怎么能和人类历史上那些最卑劣的、最丑陋的、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殖民者、奴隶贸易者,渐渐地慢慢地形同为伍呢?
这里有一篇非洲朋友写给中国人的公开信(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
文章开头用了一张1971年联合国投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的照片,那段在国际舞台上中非之间的历史不必赘述,那是从历史纵深里走来无比清晰、无比珍贵的友谊。
文章里还提到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大多数非洲国家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埃塞俄比亚航空一直保持着与中国的航班,并为中国运送去了大量紧缺的医疗物资。还有太多我们知道的细节,比如非洲岛国科摩罗凑着给中国捐了100欧元。
看到网上有中国网友在争论,到底在广州有多少非洲人?到底是3千还是30万?可是在非洲各国的中国人可是数以百万计,他们很多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援鄂医疗队张静静的丈夫就在被宣传为“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的国家”塞拉利昂。还有人宣称着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权,这封公开信里也有一问:“中国人中有多少人在非洲国家享有特权?”。
疫情是全球的大流行,呼唤的是全人类的团结,为什么到坚固友谊的中非关系之中却出现了隔阂和裂痕呢?
所以我相信那些愚昧和排外的人是极度的少数,生而为人,无论肤色,善是本色。
公开信的末尾,作者喊了一句“中国万岁”。我们对非洲应该说一个怎样的口号呢?那个“还没引爆的火药桶”吗?不了吧,变成“需要点燃的患难情谊”吧。
用了一张残破的非洲地图做封面,在结尾放一张完整的地图。这是2019年7月摄于乌干达的一所小学校,中国志愿者创立的公益组织为这些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