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进入21世纪后,中东新兴国际化城市迪拜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而迪拜只用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国际化城市快速崛起的奇迹。对于这两个城市,在许多方面,迪拜与深圳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城市都是高速崛起的新兴区域性经济...
【摘要】: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进入21世纪后,中东新兴国际化城市迪拜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而迪拜只用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国际化城市快速崛起的奇迹。对于这两个城市,在许多方面,迪拜与深圳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城市都是高速崛起的新兴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两个城市走的都是国际化的发展之路,两个城市都是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两个城市都有着极为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但是,深圳与迪拜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通过一些基本情况,像经济、文化等的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两个城市的发展情况,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深圳的城市建设与国际大城市存在的差距。更能借鉴其中优点,取长补短,让深圳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深圳;迪拜;城市发展;比较
深圳与迪拜的城市发展对比,有两点需要首先说明,一是深圳与迪拜的规模定位有差异,某程度上可比性一般;二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一对应的数据,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比。因此这里的比较,主要是一种表征意义上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希望可以让人较清楚的了解到两个城市发展的异同,提高对城市发展的认识,从中得到启示。
一、城市概况比较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被誉为海湾的明珠。它沿海岸线呈西南到东北的走向,长30公里,最宽处10余公里。一条长约14公里的海汊将它分为两部分,东南部分称为迪拉,西北部叫巴尔杜拜。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为繁华。海汊从南到北,建有戈尔胡德桥、马克西姆桥和山代盍隧道,将西部连在一起。除首府迪拜市外,还有杰拜勒•阿里自由区和哈塔镇 等,面积398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人口140万人(2006年统计),约占全国人口的30.9%,为人口最多的酋长国。深圳,人口1400万(2010年统计数据),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深圳行政上分为六个区,即特区内的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以及特区外的宝安区和龙岗区。深圳的市中心是罗湖和福田两个区,盐田、南山两区属次中心,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属郊区性质。
作为两个城市,深圳与迪拜有诸多相同之处:
城市发展都创造了世界奇迹。迪拜现代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石油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迪拜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国民收入的发展基础来源于它的石油贸易,迪拜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领导者,通过其成功地管理和运作,将其将储存量并不十分丰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给予了人民。并利用石油所带了发展前景迅速地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使得国家繁荣发展。此后迪拜利用它的国际性的贸易市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吸引一大批游客前往参观。因此,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迪拜从一个普通的海滨城市,奇迹般地发展成一个国际大都会。 深圳也是如此。2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县。兴办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已经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都市,被世人称为“一夜城”,同样创造了世界奇迹。
同样是经济中心城市。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2005年全市GDP总值4855.1亿迪拉姆(1美元等于3.66迪拉姆),约占全国的29%。迪拜是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特别是以金融、贸易、旅游为主的城市,是从事商业的首选之地。迪拜目前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中期目标,迪拜定位是伦敦与香港之间的一个金融节点。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239亿元,居第4 位,占全国的2.2%,财政收入居第3位,人均收入居第1位。深圳商贸发达,外贸进出口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位,外贸出口额占全国的1/7。深圳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中心。深圳正日益显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深圳的改革与开放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位优势相似。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734公里。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一直以来是贸易的重要据点。深圳毗邻香港,直接受惠于香港的经济、贸易以及管理方式,同时香港是深圳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迪拜港是世界最大的良港之一,来往的印度、东非船只都在此停靠,迪拜就是以此生存和发展起来的。深圳也拥有天然良港,港口吞吐量已跃居世界五大港口行列,它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极大地推动深圳的发展。
都是移民城市。迪拜,堪称移民城市之最,2006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该市140万人口中有100万移民,占71%;也有调查称,迪拜的移民人口比例在80%,甚至90%。该城的移民主要来源与亚洲次大陆,包括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此外,迪拜还有很多人来自西方。深圳是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市1400万人口中,户籍居民只有246多万,其余居民来自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汉语的各种方言在这里都可以听到。深圳拥有全国56个民族,其中人数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17个,超过10000人的有4个。在深圳居住的外国人有15000人,深圳有国际村、国际街,还有国际学校。
深圳与迪拜相比,整体城市背景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行政体制上有很大的分别,迪拜说是城市,其实也是一个小酋长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深圳则是创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等也有不少的区别。两个城市的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为我们把握两个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提供了社会历史背景。下面继续从经济、文化的角度对比两座城市。
二、城市经济比较
虽然迪拜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石油发现,但实际上石油对迪拜经济的推动作用极为有限。在20世纪70-90年代,中东地区许多城市在石油开采和交易方面超过迪拜。因此,这时期的迪拜既不是富城,更不是名城,在中东海湾地区,巴林等城市的经济地位比迪拜要重要得多。目前石油开采与交易只占迪拜GDP的6%左右。那么,是什么使迪拜经济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呢?可以肯定地说,迪拜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产业发展之路: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有人称迪拜为中东地区的香港,甚至有人称其为“新纽约”。
根据2005年的统计,在迪拜的产业结构中,贸易和修理服务业(Trade&RepairingServices)是迪拜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约占迪拜GDP的22.8%,运输、仓储和通信产业约占12.9%,房地产和商业占10.4%,金融行业占9.6%,酒店餐饮业占3.3%,社会个人服务业占2.6%,水、电、气和政府服务占7.9%。相比之下,制造业约占14.2%,建筑占11.9%。农业和资源开采业占5.9%。也就是说,服务业占据迪拜GDP的68%,处于主导地位。
至于深圳,2008年,深圳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806.54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1.82亿元,增长17.6%;进出口总额299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国际机场为大陆四大机场之一。资料显示,深圳是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目标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2008年深圳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0.1:48.9:51.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1】
两者都拥有相当的经济水平,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尽管现在迪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但仍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两者都是以金融业、对外贸易为主,辅以其他的第三产业,如新兴高科技行业、服务业。不同点在于,迪拜以石油贸易起家,还有相当强劲的旅游业辅助,旅游业也是迪拜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而深圳的经济发展条件与模式与迪拜完全不同,深圳由发展加工贸易起步,以港资台资为主体的IT加工业高度发达,外贸出口占据世界出口量的1%,城市对加工经济的依赖仍旧很大,粗放的增长方式使我们的资源和劳动力过于耗费,第三产业占总体比重仍不够。
三、城市文化比较
迪拜是阿拉伯国家,国教是伊斯兰教,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这里随处可见大小规模不同的清真寺。在阿联酋的大多数酋长国,信奉逊尼派,而迪拜则以什叶派居多。这里的着装比起沙特那些伊斯兰国家,简直就是女士们的天堂。虽然本地的妇女还是要求统统黑袍裹身,除了两只眼睛啥也不能露出来,美丽不外现,但是,其他非穆斯林的就很宽松了,甚至很多来旅游的欧美人穿吊带背心短裤短裙,袒胸露褪,也没人干涉。迪拜最有名的应该是他的酒店文化和旅游文化。金帆船酒店是迪拜的骄傲,这座建立在人工岛上的酒店,是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尽管遇到经济危机,奢侈俨然成为迪拜的城市标签,由数百个人造岛在海湾水面上构成两个美丽的棕榈图案和世界地图,“棕榈岛”与“世界岛”被认为是海湾景观地产开发的世界之最,被称为是“世界第八奇迹”。 2009年完工的“迪拜塔”高达750余米,更是全球写字楼的巅峰,举世无双。此外,迪拜还具有其他伊斯兰国家所不具有的特色活动,包括每年在1月24日至2月24日期间将举行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购物盛会-“迪拜购物节、迪拜电影节、艺术博览会等等。【2】
深圳拥有完备的公益文化设施,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整个城市文化气息浓郁。深圳已建成与在建的市级主要文化设施24个,总占地面积约40.9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7.95亿元。文化馆、图书馆、电影放映等群众文化网络遍布全市。公共图书馆577座。博物馆、纪念馆19座。电影放映单位114家,年票房收入3000多万元,年观众150余万人次。深圳2008年11月19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主要文化活动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此外,“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深圳沙滩音乐节”、“鹏城金秋”艺术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青春之星电视大赛”等数十个文化节庆活动在深圳也有广泛影响,深受市民喜爱。
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城市,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城市的文化表现肯定是大大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还是有的。勇于创新,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是两个城市最大的共同点。创新方面,迪拜方面自然不用多说,迪拜人的疯狂世人皆知,最高的写字楼、最奢华的酒店、最新型的旋转大厦设计、最具创意的世界岛计划,迪拜似乎什么都是最新、最牛的。而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受命于危难之中,天将大任于斯,要发挥试验场和窗口的作用,要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因此只有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这30年来的一切都是创新、拼搏出来的成果。第二点,这两个城市都是新兴移民城市,迪拜居民来自不同种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这使迪拜城市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的格局。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迪拜人具有一种十分豁达的宽容心理和包容心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见怪不怪。如同迪拜一样,深圳的多元文化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深圳移民带来了多种文化,加上深圳原有的岭南文化,这些文化既相互融合,又表现出相对独立的个性,从而使深圳文化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的景象。
四、总结
通过对两个城市的种种对比,深圳的发展比起迪拜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尽管深圳发展的时间比较长,经济规模也略大,但是一些产业结构、文化上面的发展还是有提高的空间。首先,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即城市形象。巴黎是浪漫、米兰是时尚,迪拜则是奢华,深圳需要的正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有了抽象概念,具体的实物也不能少,说到迪拜肯定就能联想到帆船酒店和迪拜塔,而深圳在发展经济的时候,缺乏了对城市品牌的塑造,通俗的说是没有一个惹人注目的“招牌”。提起深圳,几乎不能想到标志性的,可以充分代表深圳的东西。第二,深圳的发展是以粗放型经济拉动起来的,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但是在优化的时候要考虑到自身城市特色,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更是不能忽略的重要要素。迪拜崛起的原因:一是结合自身的城市特色,大力发展国际化现代服务业(旅游、贸易等),使之形成主导产业群;二是走高端化世界级路线、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三是实行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营造国际化的发展空间。深圳的国际化走了30年,迪拜的国际化历程甚至更加短暂, 20年左右,但步伐似乎更快,而且成效更直接更明显。这种差异再一次昭示一个道理:国际化城市必须有自己的专属品牌、必须靠高端服务业支撑,应该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枢纽城市,应该在城市品质方面走高端发展之路。迪拜的发展还证明:一个发展中城市也可以通过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迅速赶超发达城市,走到国际经济舞台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