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津巴布韦受到盛大迎接。没有什么人权问题的尴尬,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友谊是“深厚坚实”的。中国大举投资非洲领先西方一步、人民币纳入IMF精英储备货币篮子对国际货币秩序带来挑战。这是周三(2日)英国报章上可圈可点的文章。《独立报》发表文章说,一个多月前,英...
习近平在津巴布韦受到盛大迎接。没有什么人权问题的尴尬,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友谊是“深厚坚实”的。
中国大举投资非洲领先西方一步、人民币纳入IMF精英储备货币篮子对国际货币秩序带来挑战。这是周三(2日)英国报章上可圈可点的文章。
《独立报》发表文章说,一个多月前,英国政府拿出全套礼仪,从女王到王储到首相倾巢出动,盛情款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英国把自己标榜为“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
几周后,习近平在津巴布韦受到了类似的盛大迎接。没有什么人权问题的尴尬,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友谊是“深厚坚实”的。
走入非洲
《独立报》的文章说,英国媒体聚焦在独裁者穆加贝与习近平交杯换盏上。但实际上,英国政府更应该关注和借鉴的,是习近平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务实的判断。
文章说,中国领导人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与非洲主要的国家领导人会晤,给非洲带去更多的订单,在非洲的投资是明智之举。
中国瞄准的不仅是非洲巨大的矿产资源和化石燃料储藏,而且还包括非洲日渐壮大的教育良好但报酬相对低廉的人力市场。
相比之下,英国乃至西方世界在非洲显得犹豫踌躇,慢了一步。
文章认为,英联邦应该是英国加强与非洲联系的利器,而不应该被视为是殖民历史的尴尬。否则,再过50年,英国会发现,作为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并没有多大意义。
“红钞票”与货币新秩序
《金融时报》发表金奇的评论分析,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其精英储备货币篮子,代表了一个潜在的关键时刻。
文章引述前IMF经济学家、中国部负责人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的话说,此举是“国际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代表人民币向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将对全球货币市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产生逐步但显著的影响。”
文章认为,中国崛起对全球金融秩序形成了巨大的根本性挑战。“几十年来,全球货币体系的裁决者一直是发达的西方民主国家,它们的货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它们开放的资本市场是以法治约束的。”
金奇说,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仅是该货币在中国境外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表现之一。“红钞票”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价值储存手段以及中国经济相关资产的投资工具。
但是,文章认为,“这些发展没有掩盖如下事实:在SDR货币篮子的货币中,人民币有些另类。IMF的SDR关键纳入标准是,人民币应该可以“自由使用”,这一定义低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满足的“完全可兑换”货币标准。”
文章最后引述花旗银行新兴市场经济学主管戴维·卢宾的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想要做的是,温和地重申中国政府在塑造国际货币秩序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