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本土化的真相:既非洪水猛兽,更非针对中国企业

津巴布韦,本土化,中国企业,非洲...

穆加贝总统90岁生日庆祝活动(刘畅摄)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新闻界默默无闻的津巴布韦突然被顶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出名的原因竟然是已经存在多年的“本土化”政策。那么,津巴布韦本土化政策是否真的像一些文章所写的那样:外资企业要么交出51%的股份,要么关门?这项政策又会对在津巴布韦投资的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津巴布韦记者刘畅进行了深入采访,且听她细细道来。

1.不同行业区别对待,51%非“死命令”

很多人一看到“本土化要求外国企业将51%的股份交给当地人”的报道就觉得很恐怖。这也难怪,将自家51%的股份白白送给别人,任谁都会觉得不可理喻。但实际上,这51%的股份并不是白给的,而是要当地人出资购买的。

目前,津巴布韦“本土化实施框架、程序和指导方针”将津巴布韦的企业分为资源行业、非资源行业和保留型行业。资源行业的矿业部门必须严格遵守转让51%股份的要求。津巴布韦政府认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可能过个十年二十年就会开采殆尽,所以在这种资源的开采和消耗中,国家必须受益。

而对于其他诸如能源、金融、制造、旅游、交通等非资源性行业,并不一定要转让51%的股份,本土化政策规定,这些行业的企业如果在一些领域有贡献,则可以获得积分,而这些积分可以转换为出售的股份。以制造行业的企业为例,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可得4分,技术发展可得2分,实现产品附加值可得10分,优先当地采购可得5分,低碳环保可得4分,连锁或者外包项目可得2分,企业发展可得3分,获得国家经济授权许可证可得1分。所有分值如果都能得到,加起来就是31分,这31分可以转换为31%的股份。也就是说,一个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制造类企业只需转让20%的股份给当地合作伙伴。

此外,企业还可以申请减少出售股份的份额或者延长本土化实施的时间。本土化政策指出,做出上述申请的企业需要满足以下一点或几点要求:已经或者计划对从事经营活动所在的社区发展做出贡献、已经或者计划对津巴布韦的初级产品在出口之前进行深加工、转让或者已经采取措施向津巴布韦转让新技术、已经或者有意雇佣当地工人或者向当地工人传授新技术、对津巴布韦社会和经济做出其它令人满意的贡献。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可以在计划书中列出事实,作出申请,如果获得批准,这些企业就可以获得本土化政策的部分豁免。

而对津巴布韦国计民生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得到总统授权的情况下获得本土化政策的豁免。


津巴布韦烟叶世界一流

目前,获得本土化政策豁免的中国企业有天泽烟草,这家2005年进驻津巴布韦的中资企业目前已经占到津巴布韦烟叶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非常注重当地的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

已经提交本土化计划的中国企业告诉记者,他们在咨询和办理本土化证的过程中,本土化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这项政策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不过,对于批发零售、美容美发、粮食加工等保留类行业来说,本土化政策较为严格。为保护本国民众利益,从2010年起,津巴布韦政府不再批准新的外资企业或外国人进入这些领域,只允许本国国民从事这些领域,除非是规模巨大的并得到内阁批准的外资企业才能进入。对于2010年之前进入的外资企业或个人,可以继续在保留行业内经营。属于保留行业的外资企业和外国人需要在较短时间之内完成出售51%股份的本土化。

2.3月31日非关门期限 重要是提交计划

此前,有不少媒体报道,所有在津巴布韦的外资企业必须在331日之前完成本土化,否则吊销营业执照。但实际上,331日是提交本土化计划书的截止日期,并非完成本土化的截止日期。不同行业实现本土化的时间不同,最多可宽限5年。


中间为奇纳马萨,右为朱沃

20151224日,津巴布韦财政部长奇纳马萨在政府公报上发布津巴布韦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实施框架、程序和指导方针,并将最后的提交日期规定为2016年的331日。

但是,到今年3月22日为止,提交本土化计划的外国企业还是凤毛麟角。因此,津巴布韦青年、本土化及经济授权部部长朱沃3月23日在记者会上下了最后通牒:津巴布韦内阁已经在3月22日一致通过了决议,要求现有的未能达到本土化要求的外资企业必须在3月31日前提交本土化实施计划,如果3月31日还不能完成本土化计划,政府将给他们30天的宽限期,帮助他们完成该计划。如果宽限期满还不能提交本土化计划,政府可以在不通知对方的情况下直接取消其营业执照。

在朱沃的强硬表态下,不少外资企业开始提交本土化计划,但到3月31日,未提交本土化计划的企业还占大部分。目前,本土化部依然在接受外资企业的本土化计划书,并希望未提交本土化计划书的企业可以在未来两周内完成提交。

朱沃

在外界对本土化政策诸多猜测之时,朱沃解释说,政府目前要的只是本土化计划书,并不要求企业直接交出股权。对于未按时上交计划书的企业,主管部门将亲自过问,企业可提出尚未上交计划书的理由,主管部门将视情况给予宽限期,即便最后被认定不遵守本土化法案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政府也不会对其“强制国有化”,企业依旧享有对资产的所有权。

3.矿业银行业或为重点,并非针对中国企业

此次受本土化政策冲击最为严重的是矿业和银行业。其中,矿业是被严格要求转让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而银行业虽然在本土化政策上灵活一些,但被多次点名要求带头提交本土化计划。

津巴布韦主要的外资银行有英国的渣打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南非的标准银行等,大型矿业公司主要有世界最大的铂金矿公司盎格鲁铂金和印帕拉铂金。

副总统姆南加古瓦

津巴布韦第一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去年7月访问中国时曾经对本土化政策进行了解释,他说,津巴布韦之所以要实行本土化政策,是因为他们在独立之前长达一百年的时间内都被英国殖民,资源被殖民者占有。所以,他们在独立之后希望回收这些资源。他还表示,津巴布韦需要外来投资,所以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外来投资的环境,在实行本土化时,他们会对于不同的行业区别对待。黄金、铂金、煤炭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应该因为这些资源的消耗而受益,所以这一部分,津巴布韦要求拥有51%的股权。但对于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工厂等投资并非资源类行业,他们将区别对待。

中国驻津巴布韦经商参赞李耀辉对记者表示,首先,本土化政策并非“突如其来”,早在2007年津巴布韦就颁布了《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只是在近些年的贯彻执行中一直“磕磕绊绊”;其次,本土化政策也不是只针对中国企业,所有的外国投资者都面临本土化的命运;第三,本土化政策针对每个行业的规定不尽相同,在矿业等资源行业、农业等保留行业政策严格,在电力等津急需的领域在政策执行时间上则有一定空间。

李耀辉参赞说,从长远来看,执政党民盟在经济领域搞本土化是为了把经济主权掌握在原住民手中,实现经济独立自主,这个政策本身无可厚非,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在经济下行、外债高企的大背景下,这一政策出台的时机有待商榷,也会影响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不过,既然津巴布韦政府出台了这样的政策,在津巴布韦投资经营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就应该去积极适应。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大使馆经商处多次召集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开会,探讨本土化政策和执行办法,多次提醒大家早日提交本土化计划,目前,根据企业的反馈,大部分中资企业已按要求提交了本土化计划。

根据津巴布韦投资局(ZIA)核准的数字,2015年,津核准外商投资额(含合资企业)为31.63亿美元,中国是津巴布韦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核准投资额约为1.89亿美元,前三分别是尼日利亚(12亿美元)、毛里求斯(8.3亿美元)和南非(7亿美元)。目前,中国对津巴布韦的投资主要于制造业(7454万美元)和采矿业(5759万美元)。

在此之前,有部分中国投资的农业和制造业企业因属津重点引进项目,在设立之初津政府即已经给予其本土化豁免待遇。此外,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在本土化政策出台伊始即很快完成了本土化要求。


对于部分中国企业提出的“津方合作伙伴没有资金能力购买51%的股份”的担忧,李耀辉参赞建议这些企业找专业的律师和会计师团队,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企业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代持股份的尝试,李参赞认为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此外,津巴布韦还有一万左右的华人,主要从事批发零售、矿业和建筑行业。这其中,除了少数来津巴布韦时间较早、已经取得永居身份的华人不受本土化影响外,大部分华人多少会受到波及。不过,鉴于目前津巴布韦官方矛头大都指向大的矿企和银行,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并不十分担心。其中,一部分华人已经提交本土化计划并得到了通过。

津巴布韦津安铬铁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学恭表示,他们企业赶在3月31日之前已经提交了本土化计划。周学恭说,他们仔细研究了本土化政策,并咨询了专业律师,认为企业符合‘评分与信用许可’中针对制造业企业的26分的积分,并以此向投资局做出申请,要求免除26%的股份转移,只转让公司25%的股份。通过同本土化部、投资局的谈判与协商,公司的本土化方案已经被接收,等待最终办理相关证书。

周学恭认为,本土化政策并不可怕,一定要吃透它,找出应对的办法。“我们在咨询本土化官员和律师的时候,他们都表示,外国企业的股份不是送给当地合作伙伴,而是他们要出钱来买。如果在本土化落实过程中,本地合作伙伴没有能力购买股份或者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外资企业可以重新提交计划或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4.本土化政策出台近十年 争议颇多

津巴布韦本土化政策虽然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津巴布韦曾是南部非洲“明珠”和“粮仓”

早在1998年,津巴布韦政府就开始积极酝酿本土化,2007年正式颁布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案,2009年颁布了本土化进程法规,2010年颁布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总)条例,规定在津巴布韦投资资产价值50万美元以上的非本地企业应将不低于51%的股份或股权出售给当地黑人,还规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粮食、美容美发等14个行业为保留行业,只允许津巴布韦本地人经营。

之后,本土化的风声越来越紧,2013年底时,津政府表示,外国人必须在201411日之前获得本土化证,不履行者将被视为违法,津方于201411日起开展联合执法。当时,本土化的最后期限也被当地媒体热炒了一番,很多华人赶在2014年元旦前办好本土化证,但津方在短暂检查后又不了了之。

不过,津方对本土化的推进并没有停止。2014年初,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案进行了修订,将本土化计划审核、本土化合规性审查和本土化证书颁布的权力,由此前的全部集中于本土化部,分散到各行业的主管部门。2015年12月24日,津巴布韦财政部长奇纳马萨在政府公报上发布津巴布韦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实施框架、程序和指导方针。

细数起来,本土化从2007年颁布到今年3月31日最后提交计划的期限,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期间磕磕绊绊、走走停停,不时有文件出台,但又一次次地没了下文,以致于很多在津巴布韦的外资企业有了“狼来了”的心理。

但与此同时,津巴布韦政府在不同场合一次次强调的“转让51%”的股权转让又吓走了大量潜在的外来投资者。矿业研究机构Fraser公司近日发布的矿业吸引力报告显示,在109个参与排名国家中津巴布韦排名106位。但实际上,津巴布韦矿藏丰富,铬铁矿储量世界第一,铂金、镍、黄金以及钻石储量非常可观。由此可见津巴布韦的矿业发展受本土化政策影响巨大。

不仅是矿业,津巴布韦的制造业和农业近年来也发展缓慢。津巴布韦自从本世纪初实行强行土改之后,大量白人逃离,津巴布韦被西方制裁,工厂关闭,农田荒废,经济不断下滑,加上过激的经济政策,造成恶性通过膨胀,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津巴布韦政府停用津元、改用美元之后,虽然遏制住了经济崩溃的势头,但时至今日,还有绝大多数的工厂处于关闭状态,人们的生活物资主要依靠进口和外来投资。2015年,津巴布韦遭遇大旱,三分之一的人面临饥饿,并导致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一半。当地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津巴布韦境况艰难的情况下,最需要的是以开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而不是用如此严苛的本土化政策吓走投资者。

在津巴布韦政府内部,对本土化的态度也并不一致。津巴布韦青年、本土化及经济授权部部长朱沃是坚定的本土化的拥趸,为推行本土化不惜在不同场合措辞严厉地批评外资企业。他多次表示外国投资并不是经济的唯一,要保护本国资源和本国国民的利益。而津巴布韦财政部长齐纳马萨则多次表示,津巴布韦经济离不开外国投资,法案修订是为了更好促进国内外投资。两人在本土化法案的修订内容上也多有分歧。

因为津巴布韦政府内部对本土化方案态度不一,不同行业的本土化细则又归不同的部来管,所以本土化法案虽然出台近10年,但具体规则一直不清晰、政府声明与法案本身也有不少矛盾之处,再加上津巴布韦经济低迷,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能够购买股权的合作伙伴,所以本土化一直难以真正落实。

目前,关于本土化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外资企业迷茫与困惑,但有一点是几乎可以确定的,即使外界批评再多,本土化都将作为津巴布韦的一项既定国策继续推行下去。因此,外资企业最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责任编辑:gulfinfoe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