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刚刚结束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总统穆哈马杜·布哈里...
在 刚刚结束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总统穆哈马杜·布哈里对我国的访问格外引人关注。
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高涨,2005年至2014年,尼日利亚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14%,其经济总量占整个西部非洲总量的65%以上。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在西非、中非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近年来,我国与尼日利亚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尼日利亚是我国在非洲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对象国。中尼经贸合作升级发展具备较好基础。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产油大国,我国除了从尼日利亚进口石油外,还积极参与该国的石油开发合作。目前,中海油等企业在尼日利亚已投资近十余个区块石油开发权益,形成较为可观的原油生产能力上下游一体化开发能力。
尼日利亚是西部非洲铁路大国,我国企业近年来参建了该国“三纵三横”铁路网中的“两纵一横”干线建设。铁路建设带动了产品出口,鞍钢集团在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工程项目提供2.46万吨重轨,为2005年以来鞍钢全球重轨出口量最大订单。
电力欠缺一直是制约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尼日利亚电力工业体系建设。在电站建设方面,中国电建承建的宗格鲁水电站发电量占尼日利亚总发电量近20%。在电网建设方面,由中国能建承建的ALG输电项目穿越尼日利亚科吉州、尼日尔州和联邦首都特区等3个州,是尼中部向首都送电的电力主干网。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尼日利亚制造业发展中的表现也十分抢眼。中冶集团实施的尼日利亚首条900毫米冷轧线项目被前总统乔纳森称赞为“不但填补了尼日利亚国家工业的空白,更预示着尼日利亚从此有了自己的钢铁工业”。由于尼日利亚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我国许多纺织、制鞋等行业企业纷纷赴尼投资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由中国铁建、中非发展基金等投资建设的莱基自贸区为进驻企业提供海关、税收、生产及生活服务等多方面便利,截至2015年6月,已有入园企业43家,成为中尼制造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尼进出口贸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尼日利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导致尼日利亚原油出口创汇能力大幅下降。同时该国制造业发展缓慢,缺少工业经济增长点,还需要大量进口成品油、工业品等来满足国内消费。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已经严重影响了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
从长远看,贸易额下降意味着中国对尼制造业投资机会的上升。目前,中国对尼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占据主要份额。而随着我国国内成本的上升,这些产品向外转移产能势在必行。鉴于中尼深厚的合作基础,以及尼自身的优势条件,使得中尼经贸合作由贸易向投资转化成为可能。
一方面,在2015约堡峰会发表的《约翰内斯堡宣言》中明确提出的“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共同推动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将成为下一步中非合作的主题主线。作为中国在非洲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尼无疑将成为我国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的首选对象。并且中尼在产能方面的合作也必将对西非地区甚至整个非洲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尼日利亚将包括机械、化工、农业等在内的69个行业定为“先锋行业”,给予5年免税优惠,并对其研发活动投入给予政策鼓励;其支持发展的“先锋行业”大部分是我国企业具有成熟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且亟待进行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产业。因此,我国企业在西部非洲开展制造业转移可以尼日利亚为重点,并对整个西非地区的制造业提升形成带动作用。
中尼经贸合作的升级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虽然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危中有机”,挑战之中也孕育着更大的机遇。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尼经贸合作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