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之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小编曾经问过许多肯尼亚朋友这样一个问题: 你知道中国人民和肯尼亚人民相互认识多久了?结果,有人说:“大概七八十年吧~”,更多的人却是一无所知。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和肯尼亚的“当年那些事儿”吧~据中国史书的明确记载,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中国伟大的...

小编曾经问过许多肯尼亚朋友这样一个问题: 你知道中国人民和肯尼亚人民相互认识多久了?结果,有人说:“大概七八十年吧~”,更多的人却是一无所知。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和肯尼亚的“当年那些事儿”吧~


据中国史书的明确记载,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接受明成祖朱棣的命令,先后7次出海远航。


      据说,郑和船队规模每次都达200多艘,船员2.7万多人,到达过位于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曾到达非洲东部。


     这是世界航海史、外交史上的壮举,被称为“郑和下西洋”。肯尼亚就是郑和当年曾经到达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公元1414年前后,郑和率领船队第四次远赴西洋。这一次,船队抵达了位于东非海岸的麻林国,也就是如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地区。1415年,麻林国国王派使节随郑和船队访问中国,进献给中国皇帝一头长颈鹿作为礼物,被当时的中国人误认为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据说当郑和第一次把非洲长颈鹿带回国时,皇城内外“臣民集观,欣喜倍万”。


这是马林迪旧港高出海面很多的栈桥,传说长颈鹿就是从这里登上郑和船队被送回中国的。


      马林迪城北15公里处的曼博鲁村是一个靠海的古老渔村。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墓地上,竖着两座一人高的圆柱形墓碑,上面曾镶嵌有10个中国瓷盘,目前只残存了4个。据说墓里埋的是一位16世纪曼博鲁一带的阿拉伯领主。这是镶有瓷器的墓碑。


在马林迪市区向南约5公里,有一处神秘的古城遗址——格迪城邦。16世纪中期,格迪城邦突遭废弃,这里生活的人也似乎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这里的两座建筑里,分别出土有中国的钱币和瓷器。在格迪古城发现的中国瓷器包括各种碗、碟、坛、罐等。这是格迪古城出土的写有“福”字的中国瓷碗。


      除此之外,有一个地方尤为特别---拉穆岛。它位于肯尼亚东海岸。这里公元7世纪就有人居住。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以拉穆岛为补充淡水的中转站。14世纪中期,拉穆镇成为东非最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群岛主要由拉穆、帕泰、曼达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岛屿之间的运输方式是帆船和快艇,岛上则主要依靠毛驴。


据中国史料记载,明朝郑和船队曾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达马林迪、蒙巴萨等东非沿岸城市。而拉穆群岛恰好位于环印度洋航线的交通要道,是郑和船队前往上述东非沿岸城市的必经之路,也是昔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非洲终点之一。据说,郑和船队曾多次经停这里。


据称当年曾有一艘中国商船在拉穆附近海域触礁沉没,船上20多人为了求生,爬上了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并来到了岛上的上加村,刚开始村民们不愿意接纳他们,但在中国水手中的一名勇士帮助上加村灭除了附近的一条大蟒蛇后,这些中国水手终于被上加村接纳,从此他们皈依伊斯兰教,并与当地人通婚,繁衍至今。如今帕泰岛约有居民3000人,依然保留着相当原始的生活状态。


现在在拉穆的海滩上甚至还能发现中国瓷器的残片。不少学者与媒体纷纷推测,如果数百年前中国人在肯尼亚海滨一带留下后裔的传说属实,那么这些后裔极有可能是郑和部下的后裔。


拉穆群岛附近发现的六耳陶瓮。肯尼亚考古学家指出,根据这个陶瓮的风格可以判断它产于中国,因为制作比较粗糙,因此可能是中国船上水手使用的。


       肯尼亚"郑和沉船地" 挖到明朝钱币永乐通宝。


      另据1994年出版的《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美国女作家李露晔在肯尼亚邂逅了一名黑人,自称是数百年前在帕泰岛附近倾覆的中国商船水手的后裔。1999年,《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在亲身探访帕泰岛后撰文说,岛上居民流传着中国水手在船沉入附近海域后游泳到岛上并与当地人通婚的故事,很多当地人自称是中国人,他们的相貌明显带有亚裔祖先留下的特征。这些中国水手的后裔被称为“瓦上家人”(下图),斯瓦西里语的意思是“来自上家的人”。

      2003年4月5日拍摄的上加村遗址的照片。肯尼亚考古学家指出,在这面墙的顶端有一个狮子的雕塑。这种建筑风格与当地相异,颇有些类似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拉穆镇拉穆博物馆拍摄的拉穆地区发现的中国瓷器展品。



     上加村遗址外的一座古坟。据肯尼亚考古学家说,这座古坟建在村子外面,因此是外来者的坟墓,而再结合坟墓的风格和当地的传说判断,它有可能属于中国水手。


     据英国剑桥大学的考古专家考证资料显示,上家村在15世纪中期被焚毁,焚毁的原因可能是战乱和缺少淡水。如今,上家村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但shanga(上家,斯瓦希里语读音转成汉语拼音为shanggai)在斯瓦希里语中的原意是蜜蜂,上家村叫这个名字原意是“有蜜蜂的地方”,而另一种解释是shanga这个词来自于shanghai(上海),在斯瓦希里语中,Shanghai中的h并不发音,因此“上家”的读音和“上海”完全一样。shanghai(上海)是在中国,当时人们取这个名字是提示自己是从中国来的。目前上家并没有发现蜜蜂,所以shanga(上家)来自Shanghai可能性更大。


      如果上家的名字真的来源于“上海”的话,那么可以肯定,遇难的中国船只来自于中国元朝以后的时代———上海从唐朝起称为“华亭”,元朝统治者到1291年始建上海县。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是从当时的上海县太仓出海口出发的,许多水手就是上海太仓本地人,符合取名“上家”这一纪念故乡的说法。


其中,“中国女孩”夏瑞福在经过DNA测试后,被认为是具有中国血统的肯尼亚人。拉穆群岛上的“瓦上加”人。他们都是夏瑞福的亲戚,同属穆罕穆德·谢家族,如今,在拉穆群岛,这个名字代表着“中国人的后代”的意思。


如果没有2002年12月初那次中国人的探访,夏瑞福的命运仅仅是拉穆岛任何一个女人的“翻版”,她的幸运在于,当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得知拉穆群岛有大量中国文化遗存以及部分自称中国古代水手后裔的人,派了两名外交官前往寻找时,她纳入了外交官的视野。


“那是家里第一次来中国客人,当时只有我和妈妈在家,他们觉得我和妈妈的长相依旧很像中国人。”夏瑞福说,在瓦上家人之间有一个规定,中国水手娶了黑人妻子后,生了女儿后必须将女儿嫁到生了儿子的中国水手家中,这样可以保持正统中国血脉的延续。


“妈妈是正宗的中国水手后裔,但到了妈妈这一代,中国后裔大部分迁移到城市中去了,妈妈嫁给了当地人……”夏瑞福的妈妈巴拉卡·巴蒂·谢(barakabadishee)育有5个孩子,因为丈夫是当地人,孩子们没有她那么白皙,长得更像非洲人,夏瑞福是家中老四,她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但因为长相的原因,她成为幸运的孩子。


自称中国人后裔、曾来中国“寻亲问祖”的肯尼亚女孩姆瓦玛卡·夏瑞福(左)和她的母亲(右)。


“家庭经济拮据,哥哥姐姐都没能上大学。我自己也曾数次辍学,还差一点嫁人。”夏瑞福说很感谢媒体的记者,是媒体的披露,让她重新有了读书的机会。据悉,2004年4月一位在肯尼亚蒙巴萨工作的华人在看了关于中国后裔的报道后主动找到她,给她捐资,让她完成了高中学业。


当年中国水手上岸时带来的瓷器、丝绸等,这些东西后来要么用来与当地人交换生活用品,要么便成了传家之宝。夏瑞福说,她家的中国古碗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仅存一个,是由她姥姥传给她妈妈的。“小时候,姥姥就常给我讲关于中国沉船的故事,并说我们就是这些中国水手的后裔”。


如今,这只古碗也成了她们是中国人后裔的见证之一。每当有记者前去家中采访,夏瑞福的妈妈便会向人们介绍这只古碗。


      2004年12月19日—22日,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在拉穆群岛考察途中,专门会见了夏瑞福。返回使馆后,郭大使要求主管教育的官员积极与中国教育部联系,为夏瑞福争取公费留学的名额,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2005年3月19日,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正式向新闻界宣布,只要夏瑞福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及应有的推荐信,中国教育部将特批给她一个公费留学名额,她将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到中国读大学。

2005年6月,夏瑞福顺利地通过考试,高中毕业。随后获得中国政府的资助。下图为夏瑞福在中国驻肯大使馆申请中国签证时填写表格。


6月30日,肯尼亚的“中国女孩”姆瓦玛卡·夏瑞福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办完中国签证后开心地笑起来。



      2005年7月,夏瑞福应邀从肯尼亚来到太仓参加了太仓举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同年9月赴南京学习中医,攻读医学博士。


      转眼来到2015年,十年寒窗苦读,她不仅拿到了中医临床的学士学位,而且获得了中西医结合儿科的硕士学位,她还希望继续深造,攻读博士。

600年后的今天,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中非友谊有了更新更高的起点,希望她学成以后给肯尼亚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中肯两国人民当好友谊大使。


最后,附上习大大于2015年12月3日在约翰内斯堡会见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的靓照~


作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成果,第二届肯尼亚贸易周将于2016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肯尼亚肯雅塔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由于去年首届吸引了超过20000名观众,被肯尼亚工商会誉为了“近十年来,肯尼亚人气最好的展会”。因此,为让更多中国企业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走出国门,开拓非洲市场,今年展会规模已扩大1倍,预计约为400家企业参展。目前,除了肯尼亚工商会进一步支持并组织会员企业参观,其他展前推广已如火如荼进行中。
更多动态请访问中国贸易周系列官网:http://www.chinatradeweek.com


[责任编辑:gulfinfo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