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近日与360公司合作,为失智老人免费发放防走失智能手环;深圳市去年底公布了《深圳市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与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重点发展老年人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大行其道。老年人可穿戴设备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类别,深受政府和民众瞩目,深圳更是出台了发展行动计划,准备重点发展老人可穿戴设备。
照片:手指阅读器可以为眼花手抖的高龄人士带来便利。
手指阅读器可以为眼花手抖的高龄人士带来便利。
有业内人士认为,老人可穿戴设备市场还不成熟,市面上的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针对老人的创新产品亟待开发。
产品种类单一
可穿戴设备是指可直接穿戴在身上的可携式设备。Apple Watch、Google Project Glass等都属于这个类别。目前生产的老人可穿戴设备集中在定位和摔倒报警两类,用户主要是独居老人或者患有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的老人。
照片:宽大的表面和侧面4个按键方便老人使用。
宽大的表面和侧面4个按键方便老人使用。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125.8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中,仅智能腕带(包括智能手表)设备一项的市场规模就达到122亿元。尽管越发增多的空巢、失智老人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市场,但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老人可穿戴设备也存在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曹丙良向笔者表示,的可穿戴设备才刚起步,主要集中在手环、定位项链一类。目前真正针对老年人特性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微乎其微。
笔者从民众较爱浏览的电商平台天猫发现,网上售卖的老人可穿戴设备只有饰品式的定位器及定位手表/环两种,不过销售情况良好。一款项链式定位器的月销量为1,686,而该平台销量最高的老人智能手表月销量达到1,432件,两者售价均在300元左右。
产品种类单一的情形,线上下实体店亦有出现。笔者走访北京几家较为有名的电器商城发现,在实体店中,虽然有多个品牌有运动手表、儿童手环等近似产品,但真正针对老人的可穿戴设备非常少,仅找到2款。
照片:手环上的「福」字设计为吸引老年消费者。
手环上的「福」字设计为吸引老年消费者。
一款售价499元的手环,除了一般运动手环都有的心率、睡眠等检测外,还针对老人提供吃药提醒、久坐提醒和摔倒提醒。在产品外形方面,该款手环表面划有简写的「福」字,以求提高老人的喜爱程度。但由于不能插入SIM卡,这款手环没有GPS追踪功能。
店员表示,现在有GPS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多是为小孩设计,大小和款式方面都不是很适合老人,专为老人设计的非常少。他告诉笔者:「淘宝上或者一些科技公司的产品可能会有带GPS的老人可穿戴设备,但在传统品牌里比较少见。」
在另一个商城,笔者看到一款可实现GPS定位的老人智能手表。该款手表有方形大萤幕,萤幕的侧面设置了4个键,以方便老人一键求救、通话、看时间、测心率等功能。与前述手环相比,这款手表的价位高出不少,需要1,680元。据店员介绍,虽然产品价格较高,但一周仍可卖出20多只。
如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今年7月公布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2亿人,占总人口16.1%,60岁以上人口占比继续上升,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剧。
庞大的老龄人口让的「银发产业」被外界看好。官方组织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称,中国正在向老龄化经济体转变,未来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约4万亿元增长到约106万亿元。
国外创新产品商机巨大
尽管在老人可穿戴设备方面才刚起步,但日本、美国等已有不少成果,可供借鉴或引进。另外,部分为残障人士设计的产品也有可鉴之处。
日本一家企业发现,即使为老人配备带有GPS的挂坠或手机,他们出门时也经常会忘记携带,但鞋子是老人出门时一定会穿的,所以,该公司设计了一款装有GPS的皮鞋并实现了商品化。笔者在走访中得知,GPS鞋子在已有出现,但仅针对儿童,在大小和款式上都不适合老人穿着。老人GPS鞋在仍待开发。
照片:这款可穿戴式安全气囊可保护老人髋骨。
这款可穿戴式安全气囊可保护老人髋骨。
同样仍待开发的还有老人的防伤害可穿戴设备。现在市场上已有老人摔倒报警装置,但如何防止老人在摔倒时受伤才是子女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子女最愿意「掏荷包」的一类产品。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可穿戴式安全气囊,该产品的佩戴方式和皮带差不多,当安全气囊内的3D动作感测器检测到要跌倒的异常动作时,就会给臀部周围的气囊充气。据媒体报导,该气囊可以减轻90%对髋骨的冲击力。
除了国外已有的老人可穿戴产品,特意为视觉障碍人士设计的手指阅读器也可为老人服务。美国科学家前年研究出一款佩戴于手指上的仪器,能将手指指向列印页面或者数位萤幕上的任何文字,通过人工合成声音大声朗读出来。同时,该装置包含一个振动器,当手指偏离文档时会提醒阅读者。对于部分已经眼花手抖的高龄人士而言,这款产品可协助他们阅读书报、药物说明、餐厅菜单等。
可供借鉴或引进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自平衡老人鞋、智能感应便利贴,甚至已经逐渐进入大众生活的智能眼镜、智能服饰都可作为深挖老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创新产品。
北京市民政局近日与360公司合作,为失智老人免费发放防走失智能手环;深圳市去年底公布了《深圳市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与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重点发展老年人可穿戴设备。要求开发具备监控老人心率、呼吸、血糖等健康指标的智能服装;具备定位、跌倒侦测、紧急呼救、健康预警、药物分配等功能的智能鞋、挂件、手表、手环等老年人可穿戴设备。根据计划,到2017年,深圳市老龄产业规模将从2015年的40亿元提升到超过100亿元。
老人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又一个投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