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人,还能存世多久?

由于食物和特殊的遗传基因,辛巴族的男孩,很多会在15岁左右就夭折;因比,15岁便成了辛巴族男孩生与死的“分界线”,这是导致辛巴族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泥人”现大多居住在纳米比亚偏远的东北部、原始环境尚未被破坏、且生态保持得比较好的丛林里。

于是,我们一行从南非开普敦机场乘机直达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

导游麦可是个帅哥,他在机场出口处迎接我们。麦可是华裔加拿大藉,在纳米比亚长大,是个资深的摄影团导游,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减少了通过翻译表达的误差;麦可接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业培训,故,他所介绍的数据相对准确;为了真正了解“红泥人”的生活,麦可曾经亲自深入到辛巴族群里,完全按照辛巴人的生活习惯和作习时间,同吃、同住,整整体验了10天;因此,麦可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坐上大巴,麦可先带我们一行到首都的地标性建筑物:国家图书馆大楼;国家行政机构有几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大楼里办公。

随后,我们一行经过7个多小时的驱车跋涉,来到了辛巴族一处“红泥人”部落。一下大巴车,就看到前方有一大片丛林,在丛林中有十几座矮小、圆型屋顶的泥房子。麦可告诉我们,那就是“红泥人”住的房间……

出于好奇,我们一个个低头弯腰,钻进“红泥人”的房间里参观……室内面积大约4~5平方米,建筑材料是用小型原木或树枝,密密地围成一个圆型,有点像木栅栏,房屋中间有一根比口杯大一点的柱子直通屋顶中央和透气孔;从地面到屋顶中央的最高处,大约有2.5~3米,室内没有窗户,整座房子只有一个用木栅栏做的小门,门框高约1.5米;外墙是用泥巴加点牛粪搅拌后,抹在木栅栏上;屋顶材料是用当地的一种小芦苇杆编制而成;整座房子非常简单,像这样的房子,每个老婆都有一座……

所谓“红泥人”,是指辛巴族的女性,由于她们也爱美,在她们的身上常年涂抹着一种红泥,她们称作化妆品;化妆品是由当地的一种矿石经过碾压后磨成细细的粉,再加上红色的颜料和黄油混合而成。她们从小就开始涂抹这种红泥;因此,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现在,大多数人一谈起红泥人就知道是指辛巴族人。    

红泥人的生活,仍然保持着500年前的原始习性,属于母系社会。有的资料说属于母系过渡到父系的社会阶段,但我个人认为,红泥人还是处于母系阶段。

由于食物和特殊的遗传基因,辛巴族的男孩,很多会在15岁左右就夭折;因比,15岁便成了辛巴族男孩生与死的“分界线”,这是导致辛巴族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导游麦可说:辛巴男、女比例大约是3:7(网上有资料说是1:11;但我更相信麦可的说法)。正因为此,红泥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并且允许男、女各自有婚外情的存在……

大老婆在部落里,掌管经济和生活中的其它一切事物……老公想娶几个老婆,得由大老婆视部落的经济状况而定。

男性在部落里的地位很低,家庭里的重体力活、外出狩猎、寻找新的牧场等等工作,均由女性承担;男性在部落里的唯一权力是:可以选择当天晚上跟哪个老婆过夜,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权力。

红泥人是非洲黑人的一种;她们居住的地理位置离赤道较近,那里的气温通常在20一40度左右;因此,她们可以常年不穿衣服。    

纳米比亚东北部常年少雨,水资源严重匮乏;红泥人的生活用水,要用头顶着木桶或能盛水的其它器皿,现在也有用塑料桶装水的,并且要行走45分钟至1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取到水,实属困难;所以,她们对水十分珍惜。我想,这大概也是红泥人为什么一辈子少洗澡,甚至不洗澡的重要原因吧。至于洗衣裤,对她们来说更是奢侈了……    

红泥人觉得衣、裤和身体脏了,就用当地的一种草香料,放在一个小香炉里,用火点燃后,再用燃起的烟慢慢地熏身体、熏衣裤,她们认为熏好了,那么这些衣裤和澡也就算洗好了……    

辛巴族男人娶老婆时,要准备好3头花牛和2头黄牛,并且在花牛中要有1头公牛,2头母牛(有资料说只要准备1头公牛,2头母牛就可以了;我想,是否近年来物价涨了,辛巴族男性讨老婆的成本也提高了!      

娶回来的老婆,每个人都有一座房子(如上图所示)和两个小小的化妆盒;这两个化妆盒是用来装红泥化妆品的;房间内没有其它家俱,铺在地上的一张牛皮或羊皮毯就是她们的床了;老公睡觉时,有一个小小的木制枕头,并且是侧身睡觉,手臂要伸开给老婆当枕头。    

无论是小俩口还是老俩口,她们过夫妻生活时,也是先点燃准备好的香料熏身体,就算洗澡了……    

红泥人的头发虽然很多,但她们从来都不洗头发,只要用红泥裹在头发上,就可以一辈子不洗头了;头上痒时,她们就用小小的木棒轻轻的戳戳,如果头上的红泥丢了,就再补上一点……

辛巴族人没有国藉。虽然她们长期居住在纳米比亚境内,但不归属纳米比亚国家管理。    

目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设机构,在纳米比亚协助管理辛巴族人的相关事务。为普及辛巴人的文化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当地办了一所学校,免费让辛巴子女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和生活常识……    

辛巴族人的寿命大约在36至65岁之间;她们没有医院,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生病了,她们一律请巫师做法术治病;她们的人生结束后,全部采用土葬……      

辛巴人有自己的交流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

在同一个部落里,这些大、小老婆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是比较和谐的,偶尔发生一点矛盾,大老婆也会出面调解。  

瞧,这位年龄比较小的红泥人,正在帮助比她年长一点的红泥人梳理头发……


下面这位是正在卖手饰的红泥人……

这个小女孩没有去上学,她要带她的弟弟、妹妹……

左边的两个小女孩,在尚未有月例时,她们的两根小辫子是朝前梳的,月例之后,小辫子就开始向后梳了,这也是告诉大家,她们可以出嫁了!

这两位公主来自同父异母,她们从小一起成长,关系相当密切……

从这个部落的人数来看,这个家族人口不少,可谓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这位红泥人正在露天煮食物,不知这位中国摄影爱好者,发现了什么?

这是正在露天喂母乳的红泥人……

红泥人结婚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有了第一次月例,就可以出嫁……

从表情上看,这位公主有点忧虑,不知道她在犹豫什么?

下面这位红泥人的头发不仅浓密,而且梳得非常有条理;她的下半身前后,仅用1块羊皮遮挡,这就算是穿裤子了……但辛巴人无论男女老少,从不穿鞋子和袜子……

这个部落有2处牛羊圈,养了不少牛羊……这些山羊,看上去一只只都挺肥挺壮的……

小男孩长到22岁以后,就要离开父母,自谋生路;在离开这个部落之前,父母会给他们几只牛、羊,帮助他们自立门户……从这点来说,他们的独立生存能力还是挺强的。

纳米比亚被德国殖民期间,有一部分红泥人接受了德国的文化教育,逐渐变异为现在的“嘿雷罗族”,她们穿衣裤、吃熟食、有自已的房子、汽车等现代电子设备……

其实,历史和文化,亦在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从而渐进式地不断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又有一批游客到这里探访红泥人。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在逐年增加,这些孩子也越来越多地跟游客们进行交流、沟通、互动;长期的耳闻目染,逐渐地影响着她们的心灵世界;她们终将从目前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向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渐渐地转变和发展,最终颠覆她们固有的生活方式……

探访红泥人的行程即将结束前,旅友和这些孩子们拍了一张合影。从这些裸体或衣冠不整的孩子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渴望的眼神:男孩们渴望能得到更多的零食、玩具,女孩们渴望能得到更多的食物、装饰品……他们都渴望有美好的生活!

现代文明的强大气息、科学进步、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给她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思想相对比较活跃或接受过简单教育的年轻人,早已三三两两逐步离开部落,向较发达的地区搬迁、转移;一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送、推荐去深造学习的年轻人,也逐渐留在城市里生活…… 一批批游客的到来,不仅给红泥人带来了经济收入,也给她们带来了文明和进步。

我大胆推定:红泥人在长期受到外来文明环境和众多游客的影响下,她们那500年的生活习性,将会像冰山一样慢慢地被融化,她们的意识形态也将缓慢地被改变……      

网上有博文说:10年后红泥人将不复存在,我对这个预测不敢苟同。

导游麦可告诉我们一组数据,可以参考一下:20世纪80年代,红泥人有20多万人,到了2010年还有2万多人,每年减少约3%左右;目前,红泥人大约还有1.3万人,近年来,红泥人平均每年减少约5.8%;可见,红泥人呈日渐式微的态势……      

由此,我谨慎的认为,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推算,红泥人虽然不会在未来10年中消失,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

我们一行又回到了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我们也将从温得和克机场,飞往下一个目的地……    

再见了,红泥人!但愿你们能够长长久久地延续和传承古老的生活习性!









[责任编辑:gulfinfo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