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扎比文化遗产节上的中国名片:宜兴紫砂

临近年末,这些艺术家们国内业务比较繁杂,但是,为进一步提升紫砂文化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紫砂文化及艺术品海外文化市场,在家人的理解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这些艺术家们个人做出了极大牺牲,无怨无悔地坚守着,成为中国文化使团德艺双馨的楷模。...

伴随着阿联酋45周年系列庆典,阿国境内规模最大的文化展第七届谢赫扎耶德非遗文化节已登台2周, 18个国家艺术家、工匠及作品汇集阿布扎比非遗文化节现场。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受邀国家组成文化使团赴阿参展,这是阿联酋建国45周年来中国第一次正式受邀,组织国内数十名优秀艺术家、工艺师常驻文化节现场,向以中东地区为主的世界观众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前六届谢赫扎耶德非遗文化节应邀参展国仅海湾数个国家,现场展品多以传统手工艺、日用品以及传统表演为主,但文化节期间观众人流已达百万。本届文化节,中国文化使团带来了世界级、国家级非遗文化及艺术展品,包括宜兴紫砂、丝绸、苏绣、缂丝宫扇、漆线雕等,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在整个文化节现场堪称是最高端代表。

宜兴紫砂行业协会领导(前排)与文化节常驻紫砂艺术家(后排)现场合影

本次非遗文化节,宜兴陶瓷行业协会组织了46位紫砂大师近百件套紫砂作品参展,这是该协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文化推广活动。121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带领中国紫砂代表团抵达文化节现场,活动主办方、哈里发基金会总经理默罕默德.哈季.阿勒.库里先生来到中国区向宜兴紫砂代表团表示欢迎。文化节期间,五位工艺美术师作为文化节常驻紫砂艺术家全程现场展示紫砂制壶技艺,他们分别是:陈红梅、范秀红、夏瑞娟、陈红珍和陈贞永。

阿联酋亲王亲临“中国贸易周-阿联酋展”现场与宜兴紫砂艺术家交流

125 -7日,阿布扎比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贸易周-阿联酋展”,常驻非遗文化节现场的宜兴紫砂艺术家及展品受邀参展,阿联酋的亲王、经济部副部长等重要贵宾到场观摩,紫砂艺术家向贵宾们现场介绍了宜兴紫砂的工艺特点及文化内涵,当地媒体纷纷做了采访和报道。期间,紫砂艺术家陈红梅女士代表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向阿联酋经济部副部长赠送其亲手制作的“凤凰壶”。

宜兴紫砂,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宜兴紫砂壶及其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基于上万年陶器文脉、享有“首选泡茶利器”美誉的宜兴紫砂,得益于中华文化的丰厚积淀和传统工艺思想的成熟,已将诗词、书画、篆刻等诸多中华文化元素融于紫砂壶艺,成为中华文化传播载体,得到国际陶界的肯定。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砂艺术家陈红梅女士向阿联酋经济部副部长赠送其紫砂作品“凤凰壶”

阿布扎比非遗文化节常驻紫砂艺术家陈红梅女士表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来自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来自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接受。宜兴紫砂是各国人民易于接受的中华手工绝技,发挥着“小砂壶亲和大外交”的文化使者价值。

陈红梅女士成长于紫砂之乡宜兴,可谓典型江南女子,有着水乡女特有的温婉娴雅,秀外惠中。幼年的陈红梅聪明好学,穿梭于紫砂老街每个角落,谙熟街上许多老艺人们的传奇掌故,知晓每家每户的紫砂专技特长。南京师范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陈红梅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从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储集泉先生。在良师的指导下,凭着对紫砂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娴熟的技艺,陈红梅在传承中谋求创新突破中兼收并蓄,作品不断自我超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作品风格,其作品屡获大奖,包括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铜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第七届中国陶瓷设计大赛银奖。陈红梅女士的作品纷纷被国内博物馆永久收藏,如《祥意壶》、《幸福人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收藏,《唐羽壶》《线律壶》被宜兴紫砂博物馆收藏,《腰线如意》被无锡紫砂博物馆收藏。

紫砂艺术家陈红梅女士作品“凤凰壶”

陈红梅女士介绍,本次赠送阿联酋经济部副部长的“凤凰壶”,是选用最好的紫砂泥料“底槽清”,从选料、制作、晾干、烧成,用时30天;创作过程中结合传统工艺上加以创新,壶嘴壶把形似凤凰,喻意吉祥。因该作品细腻逼真,灵动自然意趣天成,同款作品已被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所以,“凤凰壶”作为“国礼”赠送中东国家领导人,是与茶叶同样具有浓郁亲和力的文化载体,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紫砂艺术国际认知空间有待进一步突破

为向中东观众充分展示中国紫砂艺术的魅力,非遗文化节中国展区专设了5个紫砂陈列室,由5位常驻紫砂艺术家坐镇讲解并现场演示制作工艺,吸引了部分国际陶艺同行前来观摩、学习和交流。


紫砂艺术家范秀红女士向慕名而来的沙特陶匠示范、介绍宜兴紫砂工艺

然而,现场大多数中东观众对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存在较大的认知差距,将紫砂壶艺术品当作一般手工艺品,对展品价格表现出惊讶。常驻文化节现场紫砂艺术家范秀红女士总是不厌其烦地通过翻译向中东观众介绍:紫砂壶博采各种文化之长,经年积累,其胎泥、造型、印鉴、镌刻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因此,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已提升至艺术品范畴,不能与其它一般手工艺品相提并论。

工艺美术师范秀红女士出身宜兴陶艺世家,祖父范大生为清末民初一代制壶大家,当年享有“千金易得,大生一壶难求”之美誉,其紫砂雕塑“英雄独立”获得英国伦敦艺术博览会金奖,被伦敦国家博物馆收藏。范秀红深得范家紫砂陶传统技艺精髓,从业32年来,其独具一格的“秀红壶”先后荣获国家级金银奖项18次,作品被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收藏。

非遗文化节现场,壶文化、茶文化同台展演,交相辉映

范秀红女士认为:高雅文化及艺术作品也需要与人民日常生活结合,才能深入生活。紫砂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宜兴当地产茶、饮茶、嗜茶的茶文化,宜兴人总以紫砂壶泡茶作为招待客人最高礼遇。非遗文化节现场,中国的茶文化及产品受到了中东观众的广泛关注,茶文化已在世界范围被普遍认知和接受。因此,常驻文化节现场的紫砂艺术家们结合各类茶艺、茶文化表演同台展演,在茶文化、壶文化交相辉映中,将紫砂壶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内涵主动呈现在中东观众面前。紫砂艺术家们也意识到,文化的传播从被了解、被认同到欣赏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宜兴紫砂及文化在中东推广普及尚待时日。作为紫砂文化的海外传播者、开拓者,此行是一份荣耀。

文化交融的艺术创新作品更具亲和力

融合阿拉伯文化元素的“神灯壶”

中国展区紫砂陈列室现场,经常有中东观众及参展商对紫砂艺术家夏瑞娟女士的“神灯壶”作品表示出欣喜和兴趣。夏瑞娟女士介绍,该壶造型取材于阿拉丁神灯,寓意希望,是专门为参加谢赫扎耶德非遗文化节而创作的,希望通过东方艺术与阿拉伯文化元素的融合,产生文化亲和力,增强中东人民对中国紫砂艺术的认同感。

紫砂艺术家夏瑞娟女士及其紫砂作品“神灯壶”

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夏瑞娟女士出生制壶世家,继承了紫砂艺术独有的基因,了解每一道制壶工序技术要领及其基理;多年来,凭着对紫砂作品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以及对紫砂艺术与生俱来的韧性与钻劲,夏瑞娟女士坚持全手工创作,作品风格追求质朴自然,大气浩然,将自然生态注入紫砂壶艺术中。同时,夏瑞娟也注重紫砂造型与实用功能的结合,依托其高超的制作技巧,使创意设计得到较为完整的表达,充分发挥了她对紫砂艺术的创新能力,创作出许多与众不同的新品。夏瑞娟女士的紫砂作品已连续数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其作品《清香壶》更是荣获2015年首届海峡两岸三地紫砂壶艺、茶技高层学术交流会金奖,为海峡两岸的紫砂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目前,夏瑞娟女士的紫砂作品已被吉林省博物院、宁夏博物馆、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等永久收藏。

中东观众观摩夏瑞娟女士紫砂制作示范

夏瑞娟女士内敛、博学,对艺术及文化交流有极高悟性。她认为,将两种文化体系中的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创造出多文化交融的艺术作品,不仅需要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还需要依靠精湛的技艺来实现艺术创作。“神灯壶”的创作过程中,就涉及到壶嘴与壶身衔接、壶底制作等工艺问题。多年积累的全手工制壶经验为这次艺术创作提供了工艺技术实现条件,使得紫砂壶有了跨民族文化融合新的艺术价值。从现场“神灯壶”的展示效果看,这类体现文化交融的艺术品颇具亲和力,对紫砂文化的推动和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紫砂陶刻艺术助推海外影响力

中国紫砂展示区现场,受到中东观众关注并引出更多话题、产生更多交流的另一款作品是青年陶艺家陈红珍女士带来的“心经壶”,该壶色泽红润、亮丽,代表中国、代表热情;壶身造型简洁、明快,壶盖以缠枝连花纹饰,中间刻有“般若波罗蜜心经”字样。壶身刻有266个字的通转经文,五子一列,整齐划一,用微雕刻法展现。

现场观众对紫砂壶上的中国书法表示出了极大兴趣

陈红珍女士介绍:宜兴紫砂壶多见真、草、隶、篆、魏碑、汉简、钟鼎、石鼓等书法篆刻,此“心经壶”系陈红珍女士与其丈夫、工艺美术师王利君共同创作,作品将紫砂与经文、书法以及描金工艺结合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非遗文化节现场展示的“心经壶”

王利君、陈红珍夫妇均为宜兴“范家壶庄”后起之秀,擅长制作光器、筋纹器,作品线条流畅、口盖严密、构思新颖,夫妇二人的作品屡获国家级艺术展、博览会、壶艺大赛金奖。王利君对于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有专门钻研,曾向书画家学习,又苦练陶刻,刀法细腻,运用自如。夫妇二人齐心合力,珠联璧合,将中国书法与紫砂艺术有机结合,创作出“心经”系列紫砂壶作品。

陈红珍女士说: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紫砂陶刻艺术家常以书法表现紫砂作品的感情、思想和境界,追求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紫砂陶刻技艺本身也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积淀孕育而成,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一种文化传承,希望通过自己与丈夫的齐心协力,以紫砂壶为载体,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纂刻等艺术,充分展现紫砂陶刻的艺术魅力。

紫砂艺术发展前路漫长,海外文化传播任重道远

80后陶艺家陈贞永非遗文化节现场构思创作新作品

现场最年轻的紫砂艺术家也是来自宜兴的80后新秀、工艺美术师陈贞永,尽管文化节现场喧闹,仍没有阻碍他的一贯创作热情。陈贞永在现场创作的紫砂作品归属其个人创意作品《拾趣.果子》系列,果子造型取自于各类植物果实综合外型,故重意而不重形,意在传达种子、泥土、孕育等一切生命的奥妙和无限的禅意。陈贞永借鉴了大自然界众多植物种子和皮壳,艺术创作出独有的亦真亦幻的果皮花纹,以承载个人独有的艺术表达。为在工艺上实现这样的果皮机理,陈贞永又通过不断试验,制作了专门的紫砂花器工具。

陈贞永先生使用自己特制的工具用于新品创作中

陈贞永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到宜兴跟随王铭东师父学习紫砂工艺,2013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大师张正中和清华美术学院教授王辉深入学习紫砂艺术。作品《拾趣.果子》获首届壶中天地新人新作金奖,最佳造型设计奖和首届“景舟杯”银奖。陈贞永的紫砂创新作品多数被国内外紫砂爱好者收藏。

通过文化节现场与中东观众的交流与观察,陈贞永先生认为:中东地区对中国紫砂文化的了解度相当低,当地观众对紫砂壶的认知还是从工艺品、生活日用器皿的角度去理解,远未了解到其文化价值。他说,从两个国家的艺术形态来说,阿拉伯国家偏重浓郁风格,而东方艺术喜爱清雅,紫砂更是素雅、含蓄。可见,紫砂文化在中东地区的传播推广还是任重道远。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角度讲,紫砂文化从茶文化、陶文化中延伸出来,相对中国其它文化还是年轻,只有600年历史,80%的紫砂爱好者对紫砂壶的认识也只停留在传统手工艺品的基础上。纵观紫砂发展史,也曾出现过文人陈曼生与紫砂艺人杨彭年联手将紫砂艺术推向新的文化高度,但总体来说,紫砂行业从事者多数还是传统匠师,这个行业还需要更多具备专业艺术修养的人加入,共同把紫砂文化推向新的艺术高峰。所以,现今的紫砂从业者必须要有更高的文化要求、艺术修养和创作实践。

非遗文化节中国紫砂文化主题周5位艺术家登台展演

五位紫砂艺术家将在谢赫扎耶德非遗文化节现场连续40天向观众推介紫砂文化,每个周末更是要坚守到夜间12点闭馆后才能回市区酒店休息。据悉,临近年末,这些艺术家们国内业务比较繁杂,但是,为进一步提升紫砂文化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紫砂文化及艺术品海外文化市场,在家人的理解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这些艺术家们个人做出了极大牺牲,无怨无悔地坚守着,成为中国文化使团德艺双馨的楷模。


[责任编辑:gulfinfosh]